创新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特石模式”为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进步是产业发展的核心
疫情“新常态”下农业投资建议,结合农业农村部《社...
“疫情新常态”后,投资农业或投身农业的几点建议
农业世纪大变革三篇:01-石化农业的落日余晖
特石学院《农业世纪大变革三篇》为您展现世纪之交农业大变革的背景,社会各界为寻求出路的不同尝试,各类技术的风云际会,以及对下一世纪农业的展望。本文为第一篇。
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化是振兴乡村的基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而现代化学农业模式面临哪些困境?生态有机农业又可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呢?
亲子农庄的生产与亲子教育
亲子农庄如何能够更好的跟自然教育相结合?韩农董事长在第四届田妈妈训练营的讲课整理
种植先种“土”
小型农场土壤改良的生态技术方法
有机农业的三个重要问题
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社会共识,有机农业20多年来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种。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为什么对农药残留的危害漫不经心?
看到中国农业部发布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5%,有个美国人这样解读中国的蔬菜安全:天哪,每100人中就有5个人吃菜有中毒的危险吗?好像他的思维和我们是反向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观点更加人性化。
破解有机农业的命门 – 无循环不有机
循环农业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例证,在唐代以前,土壤地力的恢复主要还是依靠休耕和豆科植物的轮作,《杂说》中写道,耕地“每年一易,必莫频种”,属于借助自然力量的简单地力循环。到了宋代以后,由于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有限,必须要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开始施用粪肥等外来物质补充土壤养分,为了保证粪肥来源,与种植生产配套的养殖业开始逐步形成。
破解有机农业命门 – 解放土壤生产力
每年往土壤里“倾倒”近6000万吨化肥和180万吨农药的后果终于显现出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导致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土地大面积板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酸化加速(20多年来90%的农田土壤PH值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