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这种“疫情新常态”后,投资农业或投身农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新冠疫情对农业的影响
从农业生产看,虽然这次疫情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此次疫情的爆发大都在人口密集和流动性强的城市,农村相对来说反而成为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所,加上农用物质的运输并未受到交通管制,因此农业生产方面影响不大。而农业的二三产则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涉农三产,休闲、旅游、餐饮等在国内疫情期间几乎是零收入(但是还要支付各种成本)。
而更糟糕的是,本来期待的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2002年非典结束后,餐饮、休闲、旅游曾经迎来一个报复性增长高潮。而这次不同的是,一方面本次的疫情比SARS更复杂、更难控制,另一方面是疫情的国际蔓延造成全球的经济衰退,这严重打击的消费者的信息,从而在此类消费上更加谨慎。
所以,这次疫情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启示:
做农业,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农业项目,基础的农业生产一定要搞好,没有一个具备自身造血功能的农业一产做根基,再好的农业综合项目都是空中楼阁。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也打破了现有的全球农业贸易平衡。疫情在世界各国的蔓延首先是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粮食恐慌,一些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出口,而一些粮食进口国开始加大进口屯粮。同时,新冠病毒也戳破来本就脆弱的全球化繁荣泡沫,政治、文化、宗教的冲突代替了原有的信任、和谐和交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状况下,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之间政治谈判的重要砝码,保障本国粮食安全成为各国首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15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就更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政策
4月1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该《指引》结合国家重点规划、示范园区、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以“指引”的形式,把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展示出来,既向社会资本展示了农业农村的投资空间,又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这是一部指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的重要文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指引》官方全文)
《指引》指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指引》强调,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应坚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遵循市场规律、开拓创新的原则,聚焦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等12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产业和领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指引》全文及其附件《重点产业和领域目录》)。
《指引》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创新全产业链开发、区域整体开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等投融资模式,建立紧密合作、多方共赢的投融资机制。要打造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环境,为社会资本投向“三农”提供规划、项目信息、融资、土地、建设运营等一揽子、全方位投资服务,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实现控风险、降成本、提效率,确保社会资本投资落实落地。
未来乡村振兴和投资农业的要点
农业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但是农业一产是二产、三产的根基。好的基础农业可以自身盈利,而且可以为二三产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好的环境,同时也为整个乡村提供一个生态优美的环境。反之,如果基础农业搞不好,或许可以靠其他途径获得一时的收益,但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成为空中楼阁。
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和大规模单一种植/养殖的常规农业(既石化农业)必须向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模式转型。但是这个转型不能以牺牲生产力、减产、大幅成本提升为代价,也就是要注重生态农业技术的提升,既要转型也要升级。
农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力,要着重提升核心生产力。
核心生产力:
土壤、微生物、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发动机)
修饰生产力:
智能、智慧、数字、大数据等;(漂亮的仪表盘,大屏幕)
农业核心生产力的提升来自更好的土壤,来自对农业微生物的更多的认知和应用,来自更高效率的进行生态循环。核心生产力是农业这部汽车的核心发动机。现代的智慧农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是农业的修饰生产力,他帮助我们更智能更精准的了解农业运行状况,更像是农业这部汽车的仪表盘和智能大屏幕。
农业并非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这不仅仅是因为农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农业因为农业有诸多的外部性,比如环境的外部性。所有农业投资要理清政府、企业和村民(村集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特石模式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提出三位一体模式:
政府应当是土地及环境资源的主体,负责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环境外部性的管理,比如对正环境外部性给予补助补贴,对负外部性给予处罚,以及对环境进行监督监管;村民以土地、劳力和资金入股村集体,应当是土地和政府投入的的农业资源的持有者,是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由于目前农村(农民)难以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市场渠道,所以必须要引入能够提供先进技术体系和市场管理的企业,成为支撑主体。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合作共赢。”
新冠疫情的几点启示
新冠病毒爆发和流行也给了我们一些其他的启示,这或许让我们在从事农业时多了一份思考。
应对新冠病毒,研发疫苗是一个解决途径,提高自身抵抗力是另外一种途径。如果我们类比一下农业中对付病虫害的做法,研发杀虫剂是一种办法,但是仅仅是治标的办法,提高农作物的抵抗力则是治本的办法。同病毒一样,很多虫害变异出有抗性的下一代非常快,是几倍于杀虫剂的研发速度。与其用杀虫剂杀虫,不如通过健康的土壤、健康的环境来提升作物的抵抗力,同时通过生物多样性吸引天敌来以虫治虫,这种方式还能消除杀虫剂的环境危害。
瘟疫的传播、禽畜类传染病的传播、农作物病虫害的传播在传播机理上有很多类似之处,比如宿主或传播媒介的规模和传播距离。为了应对未来农业中不断进化的病虫害以及传染性疾病,我们在做农业项目是必须注意尽量避免单一作物的大规模种植,要合理的种养结合、间作、轮作。这不仅可以有一个健康的生产环境,也能多元化产出,减少单品市场波动的风险。
对我们每个人自身而言,通过本次疫情,我们看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知道了提高自身抵抗力的重要性,而人体的抵抗力主要来自安全健康多元化的食物和运动。这些使我们更加重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农产品。从这一点看,更加印证来我们未来农业的方向是环境友好的,是为我们提供健康农产品的农业。
AGRICULTURE ‘The science, art, politics and sociology of changing sunlight into healthy, happy people’. 农业是一种如何把阳光转化成健康、幸福人类的科学、艺术、政治和社会学。 ---by Claude D.Caldwell,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