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探索有机农业新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浏览: 发表时间:2018-11-23 07:53:54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20日电 题:民间探索有机农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范丽芳



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正在催生一个巨大的“有机”市场,“纯天然”“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渐趋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与市场的热切期盼相比,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在刚刚落幕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特石生态科技创始人韩农坦言,面对被污染的水、土壤,有机产品的生产应从改变生态环境着手。十年前,他对有机农业的探索始于山西太原。


“有机”担忧催生模式之变


现代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在满足了人们对食品需求的同时,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地力透支成为中国的土地环境现状。


公开报道显示,中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而化肥使用量占到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但化肥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大部分化肥都流进江河湖海,造成水体、土壤污染。而当下“流行”的有机农业则面临产量低、价格高、品相差的问题。


“我们就是想创造一种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产业化体系,通过改变土壤、水质、微生物环境等,达到农产品生产过程和结果的有机。”2008年,韩农与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合作,在太原市晋源区建设了200亩生态循环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种植蔬菜120亩,养殖鸡鸭鹅等2000只。


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现场。 范丽芳 摄

  

期间,韩农采用自主研发的“变压厌氧发酵装置”,把农业、生活及产业废弃物转变为有机肥,将传统堆肥或沼气池需要一到三个月的转换周期缩短至一天,让有机肥代替化肥成为可能。

  

2008年,“变压厌氧发酵装置”经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专家评定,认为其“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在当年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这块“试验田”还针对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的富营养化等污染,用微生物、特种水生植物进行净化;通过添加特种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地贫瘠、污染和退化等问题。“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吸引害虫天敌,种植花草让天敌安家。”韩农介绍,这一方法直接降低了农药的使用。

  

十年试验跨越北中南

  

山西太原的试验让专家们收获颇丰。长期从事生态环境与农业科技研究和管理的原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顾问王大生,在其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写道,经过两年改良,(示范基地)土壤碱度从2008年的8.3下降到2010年的7.3,每平米土壤中蚯蚓的数量从零增加到118条;人工“生态岛”形成的天敌昆虫库使得蔬菜病虫害发生率降低90%;免耕法、免锄草等生态措施的应用大大降低各类成本。

  

产品的高产量和高品质也出乎意料,论文记述,“2011年筛选确定适应当地的83种有机蔬菜,除了2011年因冰雹袭击损毁的品种以外,其余全部高产,超过化肥蔬菜的产量,以西葫芦为例,常规产量是每亩3000公斤,示范基地产量为每亩5000公斤。所有产品均经过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和谱尼测试的检测,并通过欧盟和国标双重认证。”


农场用生态条带来吸引害虫天敌,种植花草让天敌安家。 范丽芳 摄 

 

此后十年间,韩农将“特石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产业化模式和技术体系”先后在上海、广东等地进行实践和应用,覆盖了中国北部、中部和南部,效果甚好。

  

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城镇化的加速使得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大,加剧了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没落,许多农民种地多以经验为主。

  

业界认为,上述高产出、高品质,低投入、低成本的模式是对农村原有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升级,这样的第一产业不仅具备了自身的造血能力,且为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根基,在当前推进的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要走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商品化和文明化的路。”韩农说,“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需要农业作为根基,还要生态友好可持续,按此种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产业化打造的自然教育、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更具备竞争力和吸引力。

  

根据规划,由太原市龙城投资公司精准扶贫的“娄烦新庄有机农业基地”,将全部采用特石公司的技术体系,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将于2019年投产。

  

该模式还得到海外市场的青睐。据悉,新西兰贸易中心和雅士利集团已与特石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利用特石的设备和技术,处理新西兰的水产加工废弃物和奶牛粪便污水;生产专利有机肥,供当地近万亩果园使用;期间也会输出技术体系,帮助当地果园实现欧盟标准有机水果生产。(完)

图片展示

@copyright 2018 上海特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