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业内人士都很惊讶,他们会问,特石出品的是有机菜?真正的有机菜?
在中国,99%的有机菜都是假的!有人这样说。
特石凭什么敢说自家的是有机菜?
他们这些质疑的背后,是对很多产生有机蔬菜的现实条件的不信任。
他们说,中国的水、土、空气,都没有产生有机菜的可能性。
他们说的,其实没错。
凭什么,特石凭什么生产出有机菜?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菜。
现实很残酷 吃菜要谨慎
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是糟糕,而是太糟糕。
用数据告诉你现实。
《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全国有470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酸雨城市比例为29.8%,酸雨频率平均为17.4%。
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Ⅱ、Ⅲ、Ⅳ、Ⅴ、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3.4%、30.4%、29.3%、20.9%、6.8%、9.2%。”
2014年4月环保部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
直接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农业,更是深受其害,而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化肥和农药的普遍使用,已经使得农产品品质严重下降,不仅如此,滥用化肥农药,也使得土壤愈加贫瘠化。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在公开发言中表示,中国化肥的使用是世界上最高的,大约是5800万吨,亩均的使用量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还有农药,大约是180万吨,还有农膜240万吨。
在广东省,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广东省还有一些不利的环境条件,例如大面积的低PH值且营养贫乏的酸性红壤、雨季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和有效养分淋失、高温高湿的天气易发病虫害。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特石究竟凭什么?
你们特石,凭什么这么自信?不是忽悠么?
细数给你听。
我们怎么选地方?
决定房价的,是地段,决定能不能做一个优质有机农场,选址同样要谨慎:
1、矿区和工业区下游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区域不能选,还要避开台风经常经过的区域,避免遭受风灾。
2、产地与销地的距离不超过2小时车程,保证有机蔬菜新鲜入市。
3、相反,当地土质的优劣不是特石考虑的重点,因为,特石有一整套改良土壤的独门技术。
我们怎么改良土质?
珠三角地区的土壤属于酸性红壤,土壤PH值大部分都在6以下,深圳特石农场选址地为丘陵地带的坡地撂荒地,原始土壤PH值在4.5-5之间,属于贫瘠的酸性红壤。
这一初始土壤条件并不好。
那么特石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土地作为珠三角第一个生产基地呢?
首先考虑的是珠三角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如雨季期间平整的农田基本上都处于低洼地,在雨季期间常常淹水,而淹水是蔬菜生产的大忌;
其次,珠三角地区有着数量众多的撂荒田,大部分都是坡地,特石模式如果能利用技术优势把撂荒地改造为高产的有机生产用地,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改土大招来了。
特石模式改良土壤的核心不是更多地施用有机肥,而是通过各种改良原料和微生物菌剂,促进土壤土著微生物种群发育,从而稳定而持续地提高土壤地力,具体措施如下:
1、基础改良。
根据土壤PH值,确定各种改良原料的用量,配备专用微生物制剂,第一轮次生产种植豆科植物。
2、持续改良。
结合轮作生产计划,每茬收获结束后,休耕一个月,再使用各种改良原料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持续改良。
3、液肥为主。
种植期间主要依靠装置产生的有机液肥喷淋,并根据种植品种喷施复配矿质元素液肥平衡营养,除了叶面吸收以外,其余滴落到土壤中补充土壤养分。
4、免耕法。
种植区域实施免耕法作业,只进行浅旋耕,确保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层结构不被破坏。
5、杂草管理。
保留田间道路两侧、田埂的杂草,保留地表覆盖杂草,控制水土流失。
我们如何规避气候风险?
珠三角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光热条件较好,蔬菜生长速度较快,具有全年生产优势。
不利条件是一年有三季高温,尤以夏季为盛,雨季期间湿度大,不利于蔬菜生长,且易发病害。
鉴于此,特石在种植方法上沿袭当地的传统做法,田间做畦,畦面种植,在主要生产区搭建了无机拱架,雨季时搭上棚膜防止大雨直冲,高温强日照时期搭上遮阳网防晒。
我们如何用好水保证质量?
尽管惠州地区环境污染很小,但是特石仍然使用深井水作为灌溉和生活用水,确保蔬菜品质不因水源而产生问题。
我们如何精挑细选优良品种?
在保证非转基因的门槛上,优选国家级蔬菜种子生产单位和进口品种。
种子处理包括低温冰冻、恒温催芽、温汤浸种、沼液浸种等技术手段选择使用,确保出苗率,更多地采用田间育苗,增强蔬菜生长的耐候性。
2014-2015年,完成了一百多个蔬菜品种的适应性栽培,确保正常生产后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施用的是什么有机肥?
特石采用的是生肥配合改土原料和专用微生物制剂技术,在改良休耕期内(一个月)完成在地转化,其目的是富集土壤微生物,增加种群和数量,同时,发挥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降低重金属溶出,使得土壤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标准要求(详见土壤报告)。
特石生物循环处理装置是农场投入巨资开发的系统,也是农场保证品质、降低成本的核心技术,能够提供每日30吨以上有机液肥作为追肥,保证蔬菜生长中的营养需求,是高产的主要保障。
我们如何用生态平衡法控制病虫害?
健康的土壤是防止病虫害发生的基础,优选抗病品种增强抵抗力,对付迁徙的害虫则采用特石生态条带技术解决。
人工造林造草造花,构建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大量吸引各类生物天敌进入并定居,以生物天敌克制蔬菜害虫,使得虫害的危害程度比对照下降80%以上,再辅以物理和生物制剂(黄板/蓝板/黑光灯/陷阱/捕虫网/性诱剂/微生物制剂/沼液复配植物提取液),全方位的有机防控措施保证了有机蔬菜不受病虫害侵害。
2013年秋田间调查蜂类只发现两种,2015年已经发现的蜂类超过十种且还在不断增加,两年后实现了生产区域生态平衡。
特石家的鸡是吃酸奶长大的,信不信?
有机养殖,既要保证畜禽的各项福利(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心理),还要提高生产率,的确是有机生产的难题。
特石采用专用菌剂发酵豆腐渣制作畜禽饲料,一方面减少粮食用量近50%,另一方面,发酵饲料丰富且易吸收的有机营养十分丰富,再配合每日引用专门配制的乳酸菌饮液,使畜禽健壮快速生长。深圳特石目前饲养的绿壳蛋鸡,还特别配制了中草药喂饲,生产低胆固醇绿壳鸡蛋。
有机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作为改良土壤和特石装置原料,也是欧盟有机蔬菜生产的必要条件。
产地直供+新鲜直达
所有采收的有机蔬菜,均经过分拣后预冷,净菜包装。为了确保消费者吃到的是产自基地的有机产品,深圳特石全部采用消费者预定,基地直供,由第三方物流快递入户,不经过中间环节,杜绝掉包造假的可能。
检测证实结果
经过两年的园区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生态环境再造以及一百多个品种的试种测试,特石农场在2015年开始形成批量生产欧盟有机标准有机蔬菜的能力,并获得欧盟有机生产认证证书。
最后:八年研发成果 种菜也得高科技
有机农业的目标不是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生产,更准确地说,有机农业的初衷和使命就是要改变化学农业给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的危害,特石模式能够在过去常年施用化肥农药的常规农田条件下,用两年时间使其变成符合欧盟有机农业标准的基地,源于八年的技术体系研发和实践。
现代规模化有机农业不是低生产力的复古农业,先进的技术体系是基本条件,有机农业中难度最高的作物是有机蔬菜生产,没有全套的生产技术体系,不可能做到较低成本大规模生产。
特石模式的有机农业生产集合了微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废弃物循环处理技术和科学管理的综合生产系统,仅仅靠四不用(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是无法做到欧盟有机生产标准的。
附录1: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 《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及销售准则》规定,有机生产系统的设计要做到:
加强整个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生物活性,维持土壤长期肥力,促进土壤、水及空气的健康使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可能对其造成的各种污染,处理农产品时重视使用谨慎的方法,以便在各个环节保持产品的有机完整性和主要品质,在一定的转型时期内(具体时间长短取决于土地历史及所生产的作物和家畜类型等具体因素),为现有农田确立有机生产系统。
欧盟有机认证标准(EC834/2007和EC889/2008)针对有机生产的过程制定了详尽的实施细则,例如土壤水源大气的检测指标、转换期的规定、质量控制体系要求、投入物的控制以及一些禁止条款等。
附录2:
有机蔬菜生产基本条件
(1)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要求3年内未使用过化学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如果从常规蔬菜种植向有机蔬菜种植转换需2年以上转换期;
(2)生产基地远离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和高速公路,无水土流失、风蚀及其他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等;
(3)有机蔬菜的灌溉用水应优先选用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建立完整的有机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投入物管理、建立详实的生产档案,各种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5)生产基地的空气/土壤/水质每年检测一次,产品年年抽检,第三方检查员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有怀疑的生产基地,随时进行飞行检查。
【本文原创 欢迎传播 转载请注明出处】